葛剑雄教授近年出版了多种著作,发表的文章更多。他不但是位高产的作者,而且也是一位颇受读者喜爱的作者。我读过葛先生许多文字,也曾与他有过一次座谈,所以对他有所了解。他对学术的痴迷和认真负责的精神,很使我佩服。前两年他呼唤学术规范,与曹树基先生毫不留情地批评中国社科院“八五”重点科研项目成果《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》,并欢迎别人也严格要求自己的著作,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。这是一个著书人应有的精神。而我最近读了他的新著《走近太阳——阿里考察记》,对他更多了一层了解,他对学术对撰述的认真负责乃至献身精神,很令我感动。
据说一百个到过西藏的人中,到阿里的不到一个,到过阿里的中国人比到过美国的中国人还要少。而十个到过阿里的人中,不会有一个深入旅游地以外的腹地。可见,到西藏,尤其是到阿里,不是旅游观光,而是到环境恶劣的非旅游区甚至到生命的禁区去考察,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无疑是要吃许多苦、甚至遇到不少危险的。葛先生的这次考察,不是组织分派的任务,而是自己找了机会参加一个美国人组织的考察队前往,自然是自讨苦吃。在高寒地区,每天都要经历四季,从穿羽绒服到单衣而随时变换。不是驻于县城或村镇时,就须吃方便面,喝冷水,夜里住帐篷,下雪或刮大风的天气是经常可以遇到的,他们的食宿条件可想而知。这些还好说,最糟糕的是难以忍受的高山反应。阿里是青藏高原最高的地区,被称为“世界屋脊”之屋脊,那里的高山反应,是最怕人的,不但有剧烈的头痛呕吐流鼻血,而且会使人秃发、白发,甚至将性命丢在那里。有外国游客到了阿里而没能回去,是每年都要发生的事,何况是考察。葛先生就曾在一个德国游客死前住过的房间住过,说不准他睡的那张床正是那位不幸者睡过的。葛先生多次体验了高山反应的味道,上台阶两步一喘,有时上一层楼便只好休息片刻,狼狈不堪。头痛睡不好觉,胃口不好吃不好饭。最厉害的一次,是在昂仁县附近公路旁宿营的那夜,头痛欲裂,越来越难以忍受。他不停地翻动着身体,只觉得心跳越来越急,脑中的血流越来越快,呼吸也越来越短促,这些似乎都已接近极限,使他“感到恐惧和绝望”。在阿里的行路难,是一般人所想象不到的。他们的考察,有找不到路的时候,有夜困沙海的经历,有车陷水中且熄火只好大家下到齐腰深的水中推车的遭遇。过马雍布藏江时,他们的车险些被激流淹了。到人迹罕至的古寺或残存遗址考察、拍照片,要经过险道或栈道,滑下去便会粉身碎骨。以上海为起点的318国道,终点是中尼边境的樟木,那里风大到曾经将军用直升飞机刮得撞在山上,经常将石头刮起,所以有游客被飞石砸死的事,也有尼泊尔车辆被巨石砸扁的事。这样的地方,听听也怕人,但葛先生居然都要一到。
自愿到阿里去,到生命的禁区去,是一个历史地理学家事业的需要,是一个著书人责任心的驱使,更是一种精神的体现。在葛先生看来,一切艰难困苦,各种危险,都算不得什么。正因为他深入阿里,到了人们足迹罕至的地方,他的考察才有价值,才能将一个真实的阿里告诉读者,也就有了这本好书。
如今许多著书人,不要说像葛先生那样甘于吃苦敢于冒险,就连认真一点也不肯,未研究、不了解而率尔操觚,甚至瞎编胡诌,更有干脆大段大段以至整篇整本地抄别人著作者,难怪许多书没有读者。所以,今天,在我们的著书人中,实在应该提倡一点著书人应有的精神。